口德守不住,財神碰到都繞路

面相見內心,舉止見性格,口德見人品。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面相那裡看出人的內心,可以從對方的舉止行為中看出他的性格特徵。同樣,我們也能從他說的話語中,知曉他的人品。一個有德行,有福氣的人,他們說話並非胡說一通,也並非想到什麼說什麼,而是將話斟酌一遍之後,才慢慢地吐露出來。

有人說:“說話就是一門藝術。有藝術的人,能讓尖酸的話語披上和諧的外衣;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,則在匆忙中表露了內心中陰暗的一面。”在中國社會,無論是在逢年過節也好,還是在日常生活也罷,為何祖輩們都提倡說好話,說吉利的話呢?原因就在於此。話說就是一種“品德”的象徵。就像我們的過年時,倘若滿口荒唐話,滿嘴晦氣言,那麼你自己說了之後,別人感覺不舒服,你自己也感覺不舒服,何必呢?

 

古人云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二月寒。”所以說,有些時候,“口德”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做人品質。而這裡的言語,並非叫我們一定要說奉承討好的甜言蜜語,而是讓我們能明白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,什麼話是不能隨便說的。要明白,口德守不住,財神見了也繞路。我們立身於世間,有些話,還是少說為妙。

尖酸刻薄的話,儘量少說

有句話說得好:“尖酸刻薄是會遺傳的。”你是什​​麼人,你的身邊就會是一些什麼人。不僅如此,你是怎樣的人,你的子孫後輩就是怎樣的人。所以說,如果我們想要周邊的人都是良善之人,那麼自己也必須是良善之人。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,無論別人做得怎樣,他們總是在一旁冷嘲熱諷,甚至說出來的話,每一句都帶刺。

這樣的人,我們稱之為“尖酸刻薄”之人。老祖宗常說,尖酸刻薄的人的面相,往往是淺薄而缺福的。為何這麼​​說呢?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影響的,你待別人怎樣,到最後你就會變得怎樣。所以說,人生在世,“尖酸刻薄”的話儘量少說。無論你喜不喜歡對方,無論對方和你關係怎樣,如果真的不喜歡他,不妨離他遠一點也不要說出刻薄之話。要知道,相由心生,言由心表,你的言語,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會影響你的心靈,進而會影響你後半生的走向和幸福。

和自己無關的是非,儘量少說

俗話說:“是非只為多開口,煩惱皆因強出頭。”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,而江湖上最多的,那就是“是非”。這些是非,不是你的,那就是他的,反正就是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兒。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總是被“是非”纏身,為何會這樣呢?因為是非太多,人心太雜,嘴巴太多,不懂得適時收斂。

就好比在社交場上,有些人總喜歡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,甚至在別人背後搞小動作。這樣的人,他們看似得了小便宜,可實際上卻被是非給纏上了。要知道,是非說得越多的人,他們就越容易得罪別人。所謂“得罪人多,稱呼人少”就是這個道理。想想看,你的一言一行,都會被人謠傳。那麼,你的是非之話,終究有一天會傳到當事人耳中。在社會上,人與人的爭執,人與人的矛盾,大多由此而來。而我們,為何要趟這趟渾水呢?

荒唐浮誇的空話,儘量少說

所謂“荒唐人配荒唐話,浮誇事配浮誇心。”一個人,如果他做人輕浮,那就是他為人方式有問題。可如果是他的言語輕浮荒唐,那麼就是他人品和內心有問題。就像在職場中,任務事項都還沒有開始之前,就有一些人說著漫無邊際的大話,說著如同做夢般的空話。這些人,終究會被“荒唐言語”所連累。

曾見過一個朋友,他​​是某項目的副手。可在見客戶的時候,他為了顯表自己的能力和誠意,便一直說著如同“亭台樓閣”一般的浮誇之話。到最後,他原以為客戶能遵照之前的約定,立刻簽單。可出乎他意料的是,客戶拒絕了。為什麼呢?

客戶是這麼跟他說的:“在我還沒見到你之前,我感覺這個項目是可靠的。可在和你商談的過程中,我發現這個項目有些不可靠。說句實話吧張經理,你有些不實在。”很多時候,一個人的言語,其實就能表現這個人的性格和人品,不管你說的話語是真心的,還是假意的,反正進了別人的耳朵裡,那別人就會對你有一定的刻板認識。所以說,荒唐之話少說,因為社會中的大多人,還是喜歡實在一點的人。越是荒唐浮誇,反而越會被其拖累。

埋怨懊惱的話,儘量少說

心若向陽,無謂悲傷;心若如冰,歲月皆寒。當你的內心充滿朝陽之氣息時,你會發現你的人生之中,會多了溫暖而少了嚴寒。可如果你的內心滿是陰暗和嚴寒,那我們往後餘生的歲月,免不了都是隆冬寒霜。一個人的話語,其實就能表現出人的內心。有些人無論身處何種困境,都滿心積極,甚至話語中多是積極陽光之言語。這些人,處境再難,也都是暫時的。

而有些人,只要一遇到事兒,他就總是在怨天尤人,不是說這裡不好,便是埋怨那裡不公,反正這世上之事,沒有一件是符合他們心意的。所以說,言語中滿是悲觀消極之人,他們無論身處什麼境地,終究會落敗。因為抱怨,終究會拖累一個人的前途和未來。

所謂“不說無德之言,少表悲觀之意。”人活著,其實都很不容易。倘若人人都在為了生活而嘆息,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會陷於昏暗之中。方岳有言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與人言無二三。”既然難以表達,那就不表達。一個能有所成就之人,他們絕對是“行動派”,而並非是“口頭派”。

在未來的人生裡,想要端正品德,不妨從“說話”中開始改變;想要提高內在的涵養,不妨學會“說話”。因為口德,就是人一輩子的福氣和品德。